什么是无损检测?
无损检测(Nondestructive Testing,缩写为 NDT),是指在不损坏或破坏被检测对象的前提下,采用物理、化学等方法,对其内部或表面的结构、性质、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技术手段。它就像是给物体做 “体检”,但不会对物体造成任何损伤,能让我们在不影响物体正常使用的情况下,了解其内部是否存在缺陷等问题 。
无损检测为什么重要?
保障安全:在航空航天、石油化工、电力能源等众多领域,设备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。例如飞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,若存在内部缺陷未被发现,在飞行1.程中可能引发严重事故,危及生命安全。无损检测能够提前发现这些潜在缺陷,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,避免灾难性后果。
2.确保质量:对于制造业来说,产品质量是立足市场的根本。通过无损检测,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、半成品及成品进行质量检测,及时发现缺陷并改进生产工艺,保证出厂产品质量符合标准,提升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。
3.节省成本:在设备运行过程中,定期进行无损检测,能及时发现早期缺陷并进行修复,避免小缺陷发展成大故障。相比设备故障后再进行大规模维修甚至更换,可大幅降低维修成本,减少因设备停机造成的生产损失 。
NDT 是如何工作的?
无损检测基于不同的物理原理来工作。例如:
1.超声检测:利用超声波在物体中的传播特性。当超声波遇到缺陷时,会发生反射、折射和散射,通过接收和分析这些信号的变化,来判断缺陷的位置、大小和形状。就如同我们对着山谷呼喊,根据回声来判断山谷的情况。
2.射线检测:借助 X 射线或 γ 射线穿透物体。由于缺陷与物体基体对射线的吸收和衰减程度不同,透过物体后的射线强度会发生变化,在胶片或探测器上形成不同灰度的影像,从而显示出缺陷信息,类似于医院的 X 光片成像原理 。
3.磁粉检测:针对铁磁性材料,当材料表面或近表面存在缺陷时,会引起磁力线的畸变。在材料表面喷洒磁粉,磁粉会被吸附在缺陷处形成磁痕,以此显示缺陷的位置和形状 。
无损检测的类型方法
1.超声检测(UT):如上述,对内部缺陷检测灵敏度高,可检测大厚度工件,但对形状复杂或表面不平整的工件检测有一定难度,且检测结果判断依赖检测人员经验 。
2.射线检测(RT):能直观显示缺陷影像,对体积型缺陷检测效果好,但射线对人体有害,检测成本较高,且对面积型缺陷(如裂纹)可能漏检 。
3.磁粉检测(MT):主要用于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缺陷检测,操作简单、检测灵敏度高,但只能检测铁磁性材料,对埋藏较深的缺陷检测能力有限 。
4.渗透检测(PT):通过将含有色染料或荧光剂的渗透液涂覆在物体表面,使其渗入缺陷,然后去除多余渗透液,再涂显像剂,缺陷中的渗透液被吸附并显示出缺陷痕迹,可检测各种非多孔性材料的表面开口缺陷,但只能检测表面缺陷,对内部缺陷无能为力 。
5.涡流检测(ET):利用电磁感应原理,当金属导体置于交变磁场中,会产生感应电流(涡流),若导体存在缺陷,涡流分布会发生变化,通过检测这种变化来发现缺陷,常用于导电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检测,对形状复杂的工件检测有优势,但对缺陷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较困难 。
6.目视检测(VT):最基本的检测方法,直接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、内窥镜等工具对物体表面进行观察,可发现表面明显的缺陷,简单易行,但受检测人员主观因素影响较大,对微小缺陷和内部缺陷难以发现 。
7.声发射检测(AE):材料在受力过程中,内部缺陷处因能量快速释放会产生弹性波(声发射信号),通过布置传感器接收这些信号,可对缺陷进行动态监测和定位,适用于实时监测大型结构在加载或运行过程中的缺陷活动情况,但易受外界干扰 。
8.红外检测(IR):基于物体表面温度分布与内部结构和缺陷的关系,利用红外热像仪检测物体表面温度场,从而发现内部缺陷或异常,常用于检测设备的热故障、保温层缺陷等,检测速度快,但对温度分辨率要求高,且检测深度有限 。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我网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版权所有 :上海丰赫佳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
技术支持:丰赫佳业